第(3/3)页 东北不产糯米,年糕是用大黄米做的。 江春福的媳妇小花,林兴家的媳妇月娥,领着几个媳妇。 用蒸笼铺上屉布,然后一层大黄米一层煮熟的红小豆,再一层大黄米一层去核大枣,再一层大黄米一层红小豆,最上面再覆盖一层大黄米。 用重物压实,放在锅上滚水蒸熟。 年糕蒸熟晾凉,用刀切成块儿,直接吃也行,蘸蜂蜜吃又香又甜,还可以用油煎一下吃,更香。 这也就是日子过好了,寻常人家,即便过年,也舍不得这么做。 除了年糕,厨房还做了豆面饽饽、驴打滚儿等吃食。 其余各类点心,就不用在家里做了。 兴业媳妇桃花不是开了点心铺子么?那边有专业的烤炉等设备,到时候多烤几炉送回来就行。 不光如此,兴业等人还在院子里,支起俩挺大的架子,底下可以放炭火那种。 正好这些天家里伙计们进山打猎,弄了些狍子、鹿,还有人家送来的羊。 到时候可以烤个全羊,或者狍子啥的。 忙忙活活的,就到了年三十,围子里外都张灯结彩,处处透着喜庆。 大家伙儿从上午开始忙,一直忙到了下午,丰盛的年夜饭上桌,众人热热闹闹的吃饭喝酒,庆贺新年。 到了晚上,家里这些小子们,就领着栓柱、小凤、根锁几个,在外头放鞭炮。 这些孩子也不管什么子时不子时的,逮着了就是个放。 于是就听着外头,叮当、砰嗙的动静,时不时还有个烟花腾空,在半空中炸响,照亮了半边天空。 再不然,这些熊孩子就拎着各式各样的灯笼,在围子各处乱窜,满哪跑。 过年,过的就是孩子,不管这些孩子在外头怎么作,大人也不管。 曲绍扬只吩咐了几个伙计跟着,留神熊孩子们别把柴火垛啥的给点了就行。 第(3/3)页